杏彩体育种了整整29年菜的他不是科研人员,而是紫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,但在祖国的版图上,华南、西北、中原、西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。
20世纪80年代,改革开放之风吹遍大江南北,很多外资企业陆续在广东沿海地区开厂。内地大批年轻人南下,为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劳动力。
“进工厂是有文化要求的,进菜场没有限制,比较容易。”只有小学文凭的杨再学,1995年跟着小舅子进入惠州一家蔬菜种植基地打工杏彩体育。
这个基地当时有2000多亩地,1000多名工人,其中贵州人约400人,当中又有一半是紫云人。
基地工人是固定的,空出来一个岗位,才能招新人去顶上。轮到杨再学时,接的是浇水的活。听起来简单,但每一颗蔬菜都要均匀地浇透水。这一浇就是三个月。
虽然远离家乡,但每个月拿到工资,寄回家人手上,他心里是踏实的,“至少是个工作,一个月有100多块钱。”
掌握浇水的诀窍后,管理人员看杨再学干得不错,就把他调去起沟。“没有机械全是人工,有时要用手去拢土,掏出沟。”杨再学摊开他的双手,展示曾经的艰辛。
看着种子发芽、成长、收割,杨再学对种菜有了莫名的期待感。闲暇时,他常到种菜各环节转悠,找工人和管理人员聊天,一来二去,对整个生产过程都十分熟悉。
在一茬接一茬的收割中,3年时光过去了。杨再学当上了组长,成为基地里少有的贵州管理人员,手下有40多名工人。
“2000年后,在基地种菜每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块钱的工资,而进工厂的话大概三四千。”杨再学微微一笑。
2005年,河南一个蔬菜基地对杨再学抛出橄榄枝,开出年薪60万元。于是,他带着1000余名蔬菜种植工人,北上种菜。
起沟、播种、浇水、施肥、收割……日复一日,周而复始,辛勤的工人起早摸黑,认真负责,严格遵循蔬菜种植管理标准,种出的蔬菜品质很高。
2017年,习总指出,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、提升农村经济、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、强化农业支持政策、拓展基本公共服务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,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。
杨再学有了新想法。他琢磨着,有稳定的蔬菜种植团队这么好的人力资源,还有成熟的技术管理,为什么不自己创业,带领乡亲们赚钱。
于是,2017年,他从紫云农商行贷了些款,与一个广东老板合伙,先在自己熟悉的大西北租地种菜。
甘肃、宁夏等地,冬季寒冷不宜种植蔬菜,一般在3月进行首批播种,11月停止采收。北方不种菜的期间就转战南方,形成整年在南北循环种植。
了解到大量紫云人外出种菜,紫云农商行自2019年,开始外派金融服务组,到宁夏、甘肃、云南、广东等地的菜地开展流动服务。
2021年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推进“十四五”期间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,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,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。
次年,我省印发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发展改革委等二十部门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从2022年起,每年评选一批省级劳务品牌;到2022年底,所有县(市、区)至少培育1个劳务品牌;到2023年,逐步健全劳务品牌相关支撑政策;到“十四五”期末,形成一批具有贵州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省级优秀劳务品牌。
在紫云县委、县政府和紫云农商行的支持下,2023年10月,杨再荣兼顾甘肃原有基地的同时,回到家乡与另一个合伙人打造近900亩蔬菜基地。
“我想把贵州的蔬菜产业做大做强,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收入。”杨再学说,紫云现在交通很便利,7月开始种菜,循环种植到次年3月底,雨季来临就换植毛豆、水果玉米等农作物。目前,紫云菜地有200余名工人,忙碌时杏彩体育,每人每天有五六百元的收入。
收入高、稳定、不需要过多培训,不断有人加入到种菜行列。据紫云自治县就业局统计,2023年,紫云有2万多人在省外从事蔬菜种植,占外出务工人数的21%左右。
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,建设劳务品牌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。在我国的大力培育下,如今,全国近两千个劳务品牌,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。